中国的武侠小说其实是成年人的童话,这个童话也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。
武侠小说大多以某段历史为背景,小说人物和历史主题相结合,虚虚实实,实实虚虚,这样也给读者造成了一些历史的误读,甚至误认为小说里的情节才是真正的历史。而真正的历史却离我们越来越远。最著名的例子是金庸小说《神雕侠侣》里的尹志平,大家还记得他吧,这个全真教的小道士,见到小龙女后却道心不坚,最后找机会把小龙女给玷污了。金庸大侠的这一戏说,可是让真正的尹志平给背了个大黑锅。
话说当年成吉思汗在西域派人征兆丘处机,被丘处机拒绝,后来经过尹志平极力劝说,才促成丘处机西域之行,这一关键决策对后来全真教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后来尹志平执掌全真教后,更使全真教步入了鼎盛时期。尹志平为人淡泊名利,是个守道笃诚之人,不是个花心道士,活到了83岁,金庸大侠硬给人家安了个罪名,实在是冤枉了这位古人。
武侠小说里还有一样东西最神秘也最引人联想,那就是守宫砂。武侠小说里也多对此物的描写,是一种药物,主要成分是守宫和朱砂。守宫也就是壁虎,用朱砂喂壁虎直到三至7斤,然后把壁虎制成药粉,涂在女子臂上用来检验女子的贞洁。明代的李时珍搜集几种说法来制作守宫砂,始终无法证明其真实有效,最后不得不谨慎地说:怕是配方失传了吧。用脑袋好好想想,只说这壁虎能不能养到3至7斤就值得怀疑,这就是小说背后的真相。当然,被误读的真相远远不止这些,要探寻历史的真相,恐怕还要从流传下来的正史入手,而不是在武侠小说等等的文学作品里去猜测。